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数据驱动的可改变疾病危险因素研究
数据驱动的可改变疾病危险因素研究

    该方向旨在基于人群队列发现和验证可改变的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公共卫生政策改变提供依据。通过多层次、多结构、循环探索性分析,从不同角度更细致更全面观察研究发现和验证一些新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辨析可改变危险因素的联合或交互作用对慢性病的影响,寻找未知的干预靶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开展了运动、饮食、吸烟、体重指数、健康生活方式组合等与健康/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利用成熟大型中国人群队列,为发现及验证可改变的疾病及死亡危险因素提供了一系列科学证据。其次,构建了营养健康大数据及AI前沿技术研究体系,利用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前沿技术,挖掘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状况的营养相关因素和作用通路。此外,开展了大量数字化精准营养与健康老龄化的干预技术研究,构建了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数字化健康行为分析模型,研发了人机高度协同、泛在化和数字化的主动健康干预技术,提升了营养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行为的干预效能;针对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等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开展前沿研究,并开发以循证研究为基础的公共健康政策。

    1)利用人群队列发现和验证可改变的癌症危险因素,为公共卫生政策改变提供依据

    实验室与台湾美兆集团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基于共享的前瞻性队列数据库,开展了健康生活方式与慢病或癌症发生及癌症死亡的关联分析。研究根据五种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烟、避免过度饮酒、保持中高等强度运动、保持正常体型、以及保持良好的饮食模式,构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通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六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来量化个体慢性病负担,从而探索其潜在关联。研究证实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死亡风险下降和寿命获益,在高慢性病负担人群中尤为如此。因此,研究团队建议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应针对健康状况不佳的人群采取更全面的健康促进举措。

    基于台湾美兆队列,实验室研究团队也探索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与全因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间的潜在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胆固醇与死亡率之间存在分级关系,尤其是对于肝癌、肝硬化、血红素肝硬化、出血性中风和损伤的情况。因此,研究提出自然发生的低胆固醇,在年轻的东亚人中非常普遍,并不一定是好的现象,其死亡风险也被忽视了。虽然它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但低胆固醇可能会对这些亚洲人造成潜在的危害。

    2)营养健康大数据及AI前沿技术研究体系

    实验室建立了营养健康大数据平台,联合并聚焦中国膳食营养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的创新性研究,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能够全面、连续、动态地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居民食物消费与膳食营养状况的大数据平台;构建精准营养生物大数据库,挖掘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状况的营养相关因素和作用通路。实验室为中国人群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等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开展前沿研究,争取为营养健康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带动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相关产业发展。


    3)健康老龄化数字干预技术研究

    实验室通过与营养流行病学、脑科学、行为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构建了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数字化健康行为分析模型,构建了精准营养干预的知识图谱和知识库体系;研发了人机高度协同、泛在化和数字化的主动健康干预技术,采用智能化手段提升了营养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行为的干预效能;针对各类健康生活场景,开发健康生活处方智能生成系统和干预反馈机器人系统。实验室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导向,开发以循证研究为基础的公共健康政策,为促进各级政府和公共健康实践部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供咨询服务。例如,实验室研究团队打通临床数据与社区健康管理档案的壁垒,针对失智老人的预防、管理和治疗,通过结合认知训练、有氧锻炼、情绪管理、饮食调节、危险因素监测等数字健康干预技术,探究老年人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数字干预方案对老年人群多种健康结局的改善效果,并通过生物标志物来探索干预的生理学机制,构建起失智老人的社会安全保护体系。


    4)癌症患者在癌症诊断后的吸烟、戒烟和生存情况

    实验室基于数据驱动的可改变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探索了吸烟、戒烟在癌症患者诊疗旅程中的潜在影响。实验室研究团队发现,癌症患者的吸烟率仅略低于普通人群。同时,该团队也研究了癌症诊断前或癌症诊断时吸烟与癌症诊断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前瞻性关联。研究使用23种癌症类型的成年癌症患者的前瞻性队列,基于标准化问卷收集的相关吸烟信息,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吸烟与癌症诊断后的总生存期较短有关,尤其是与非吸烟相关癌症。在癌症诊断前戒烟与风险降低有关,长期戒烟接近从不吸烟。

    5)慢性病共病模式及运动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实验室基于数据驱动的可改变疾病危险因素研究,刻画了人群慢性病共病罹患现状,比较了不同共病模式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筛选了高风险共病组合模式,并探索了运动对慢性病共病带来的死亡风险和寿命损失的影响。基于美兆队列的基线和随访体检数据,实验室研究团队参考国内与国际疾病分类的定义标准,确定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四种慢性疾病的诊断,并展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美兆体检人群中基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共病模式死亡风险最高。与不运动人群相比,运动人群中慢性病共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均显著降低,且运动强度越大,降低死亡风险的效果越显著,其带来的寿命益处在慢病人群中更加显著。